2015-2016年是极其悲惨的一年,山东、北京板块的润滑油公司死伤大片,侥幸活下来的,也是遍体鳞伤。市场还是要做的,可是,环境、资源、对手都在改变,企业老板到底该怎么走呢?任何一个行业,企业要想把产品推广销售出去,在中国这片土地上,不外乎三种选择:
1、大鸣大放式:先启动各种宣传公告,让渠道和市场暂时处于饥饿状态,等广告积累到一定程度后,突然放闸出货,掀起市场购买狂潮。运用这种方式的多是财大气粗,或者是仔卖爷田心不疼的操盘手人干这样的把式。他们为了招商或圈钱,要首先打出大量广告,用来吸引各地经销商的眼球,然后做到上门。
然而这种多以失败告终,当年的第五季、她他水、脉动可以说是人人皆知,然而市场却如同服了兴奋剂的选手,稍纵即逝。看看我们行业的也有这样的企业,去年日石为了在广东招商,在凤凰卫视上蜻蜓点水一样的做了两个月广告,等有人上钩后立即撤退烧钱;在今年三四月份的时候,笔者还看到某山东企业(名字记不住了),也在央视上投了一段时间的广告,然后就无影无踪了,笔者猜测,不是圈钱成功就是企业无以为继;最近的例子还有,某浙江企业也开始在央视烧钱了,可惜,及时笔者很努力的去留心看广告,还是经常碰不到,据说投放了央视一、二、五几个频道呢,据知情人讲,效果差强人意。
这个方式最大的难题是:如果把效果落地。用笔者的话说就是“广而告之到底告给谁?”看看我们的消费群体,天天开车,哪有功夫看你的广告呢?而现在的润滑油经销商老板,天天忙的和兔子一样,哪有心情看呢?看看长城和昆仑的广告就为这个方式做了最好的注脚。
2、攻克用户式:这个方式可以说是“倒着做渠道”的翻版,在03、04年曾经流行,笔者也为客户做个样板市场。其操作是厂家先直接提供样品或试用装给用户试用,等口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,再利用媒体进行广告宣传,通过人员推广模式,借助经销商渠道来推动产品上量。
采用此模式的企业不在少数,例如安耐驰在许多市场是提供试用产品,“让效果来说话”,同时配合广告来推进。采取这种方式的还有,打纳米概念的润滑油、汽车养护用品、添加剂等“壮阳药”(笔者对效果短期可见,长期反而有害的产品称呼)式的产品。总体来说这种方式的成功得失,各占一半。
2006即可来临,哪个企业还有精力腾出人马、调动资金来做这样的市场呢?即使做成功了,经销商是否就能克隆成功呢?与其这样,还不如跑马圈地呢?许多老板都这么想,继续重复着惯常的模式。只是,老板的你是否想过“千顷地一颗苗是无法低档暴风雨的”,2006,将面临的是外油价格打压,国字巨头们釜底抽薪,某民营新秀跳上窜下的搅局,你的经销商会存活吗?又能存活多久?
3、渠道强占式:有人说掌握了渠道就是掌握了市场,历经多年的风雨,现存的经销商都成了“人精”,没有他们的辅助和支持,一个产品想成功推广难上难。想当年,壳牌曾经以为国内的大卖场将成主流,政策向这些KEY倾斜,运作不到一年,就发现中国的大卖场无法停车,选购即使是4L的机油携带也十分的不方便,而03年全国性的禁摩,再次打击了通过大卖场销售的较成功的摩托油,我们在03年下半年就看到,壳牌在好又多、易出莲花、华联、麦德隆等卖场几乎处于出样的状态。
这就是渠道的胜利。笔者所参与的一个案例,某品牌通过订多少金额的产品,就返价值多少的汽车,在某省引起了地震,仅仅一个小时的现场订购里,定金就有300万,签约合同达到了2000多万,要知道,我们近3500家润滑油企业,年销售过2000万的也不过百家罢了。
当经销商真金白银的掏了钞票后,只有一个字“卖!”,两个字“死卖!”笔者近期操作的一个养护用品的案例,则采用了跟随策略,安耐驰你不是有名吗?好,我就跟定你了,价格跟定你,渠道跟定你,终端跟定你,同时开发了新渠道和终端,并大大提升了经销商、终端的利润空间,一时订货如潮。不过毕竟是一个壮阳药式的产品,笔者和客户都心知肚明,“养护产品谁还做品牌呢?”看看壳牌的养护产品市场,又有几个客户呢?可以说,产品的推广就这三种模式,但一个高超的操盘手,会把这三种方式玩出千种花样的。
4、综述评论:目前的企业大部分处于吃不饱的状态,上量比什么都重要。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其年销售额过2亿的都不多,对这些企业来说,2006将是一个“虎口夺食”的年份,“只有盘子大了,才能扛风险”某企业老总如此说。对新军来说,没有销量,恐怕连人员、费用都担待不起。可以说“销量第一”是唯一的选择。
而“渠道强占”模式具有广泛的可借鉴性,这种模式强调了地面先有网,终端摆上货,同时充分的调动了经销商的积极性,而风险可控,有效的降低了市场启动费用。可以说这一模式是一个成熟企业、优秀老板的最稳健的操作选择。
当然,无论哪种模式都要考虑它的适用环境和条件,并要将各种策略综合运用,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从而推动产品掀起一波一波的销售高潮。
1.2025(第11届)中国润滑油品牌峰会暨厂商对接会,7.7-8日,无锡;
2.嘉宾分享内容预告+参会名录;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