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和一个河北的经销商交流,该经销商说我的文章几乎都看过了,并详细的介绍了自己的情况:该经销商最早代理的是海湾润滑油,质量好,但价格也很高,甚至比“壳多美”还高,但只要用户用了后,基本都是回头客,难的就是让人家首次使用。所以,就选择了一个南京的品牌,初期合作的时候,价格还可以,但今年以来,感觉政策不稳定,尤其是价格上调的不合理,其政策变动的原因和老总是思路也有关,这还是小事,最麻烦的是质量也开始不稳定了。在前几个月,又接了泰国的某润滑油品牌,但操作下来,确实发现泰国的品牌在消费者心理没有地位,而张老师在《做PTT润滑油只会是肉包子打狗》里面也说的很清楚,而《PTT润滑油的软肋》更是把中国总代理模式的弊端说的很清楚,尤其是地域比较落后的国家,还是不做的好。
今天,我又看到了张老师写的《润滑油代理商经营几个品牌好》,里面提出经销商不要选择同样定位的润滑油牌子,尽量品牌差异化,所以反思自己代理的品牌,海湾润滑油,南京某品牌,泰国某品牌,其实定位几乎是一样的,都算的上是“国外”品牌,这样就成了自己和自己竞争。所以,今年到年底了,准备首先放弃一个,主推海湾,另一个附带,今后还是要找一个国产品牌。但发现,市场上几乎没有合适的国产品牌,我关注了无锡的惠源,也看了西安佳润,还联系了山推,也深入了解了济南信诺……但没有找到感觉。我的要求并不高,就是能好卖就可以,怎么就这么难找呢?
听了这位经销商的话,让我也感慨万千,现在的润滑油市场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状态--“经销商找不到品牌,企业找不到经销商”,企业找不到经销商的原因有很多,有包装问题,有价格问题,有政策问题,有宣传问题,但作为经销商,也是有原因的:
1、骑马找马:这是最主要的原因,很多经销商现在已经在操作着一个品牌,甚至于已经做了很久,但对限制又不满足,觉得利润低,厂家不重视,想找个利润更高的,做市场更快捷的,操作更简单的。但却放不下现有品牌,患得患失,不能全心全意推广新品牌,接了无数的牌子,哪个也做的拖泥带水。接第二个品牌相当于二次创业,而第二次并不会有成功的经验,有的只是第一次创业的教训,但教训并不能知道二次创业的成功。纵观各行各业,你看到有几个二次创业成功的例子?所以,骑马找马的成功率,远远低于“破釜沉舟”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成功率。
2、得陇望蜀:什么样的利润才满意,多少钱才心足。就找个问题,不同的经销商有不同的看法,有的经销商认为,一个新品牌如果毛利率低于30个点就不做,有的认为10个点就可以接受,由于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,对新品牌是“横挑鼻子竖挑眼”,反正都是毛病,正如该经销商说:佳润润滑油的包装不好看,山推润滑油行业太窄,惠源润滑油没有政策,信诺润滑油看不明白……就这样挑拣来挑拣去,等到别人做的都蒸蒸日上了,自己还在挑选。我在有关文章里面说,20年前选择壳牌是明智,15年前选统一会赚钱,10年前做龙蟠很不错,5年前丹弗能赚钱,虽然这些牌子在当初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,但“世上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品牌”,你今天放弃的或许就是今后的知名品牌。
3、缺乏甄别:很多经销商都太看中表面的得失,倾向于选择“非主流”润滑油牌子,却不考虑,这样的牌子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,不中不洋,不伦不类怎么可能有发展,行业内的某润滑油苦心经营20栽不还是难以说清楚自己的身份吗?而销售也触摸到了天花板,这个牌子已经做的不错的,更多的“非主流”牌子甚至今年有明年无。经营这样的牌子,只会让经销商很受伤。在我们润道10多年的观察中看到了太多这样牌子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消失了,而我们没有看到却消失的估计更多。我一直说,“选择比努力更重要”,你的未来发展如何,在于你与谁同行。
那么,经销商选择润滑油牌子应该注意什么细节呢?我认为,至少要达到这这几项才可以:一定要有自己的润滑油调配厂;厂区整洁,车间规范;产品包装独特但不怪异,适合陈列、使用;销售政策明确,辅助支持有规则;带头人有长远的规划,并不断努力;不同产品有不同的卖点,并能自圆其说;企业注重品牌宣传,能经常在行业媒体上出现。
1.2025(第11届)中国润滑油品牌峰会暨厂商对接会,7.7-8日,无锡;
2.嘉宾分享内容预告+参会名录;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