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品牌、做代工,就选【中国润滑油企业百强】,靠谱!
0

欧典润滑油只能带来片刻成功,后期都是还债

2023.08.08 | 润道 | 898次围观

欧典的行为,在润滑油业内已经屡见不鲜,最早的从90年就开始以“合资”、“香港”的名义开始了运作,到今年更是愈演愈烈。我把这类行为称之为“品牌原罪”。“品牌原罪”还包括类似品牌宣传中的种种似是而非的理论、发明或说法。这种原罪相比较那些偷漏税、以次充好、偷工减料等等行为而言,显然“智慧”得多,所以不是一般企业可为。
“品牌原罪”发生的原因,先是生存,后是利润,再后来是习惯。比方说,海盗在富可敌国之后并不上岸,依然作海盗,那就是因为习惯于抢劫。也许有些企业已经找到了弥补原罪的方法,只可惜那种弥补只能对自己的心灵起作用,对广大消费者已经无济于事了。
欧典出了这么大的事,很多人疑惑道:即使从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,欧典难道没有预见到品牌造假的巨大风险吗?
我相信,预见到风险是没有问题的。但是预见到之后采取什么措施,这才是关键问题。在此,我想也要替企业讲几句话。中国的经营环境实在太险恶了。这不仅仅指我们的竞争环境。其实真正险恶的可能是我们的文化环境。我们有法律,但人们都认同“摆平”这样的潜规则,于是决策者的思维会扭曲。所以我说,哪怕是企业里的一个普通工人,都能够预见到造假的风险,但是,预见到能不能摆平风险,则只有企业的最高决策层了。我想,恐怕正是“摆平”思维酿成了企业最不愿见到的恶果。这个悲剧不仅仅是欧典的,而是我们整个营商环境的。
我们的企业,在品牌构建和策划中,还有一个可悲的倾向,就是往往追求十全十美的品牌宣传效果。完全是一种逆向思维,即市场需要什么就想方设法造出什么。很多品牌的策划堪称艺术经典,但在给消费者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,也在腐蚀消费者的思维,剥削消费者的经济能力。这是目前中国市场品牌策划的一个普遍现象。
对企业来说,品牌不是全部,但是企业的全部都可以归为品牌。所以,品牌只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结果。我们国内相当多的企业把它当成起点,这是一种本末倒置。欧典事件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。因此,对企业老总而言,重视品牌并不意味着就是首席品牌官。他需要管理控制的是企业的全部过程。我认为,恰恰相反的是,现在国内企业的老总们并不是对品牌不重视,而是对品牌的积累过程不重视,他们认为可以跨越品牌积累的阶段,因此,他们已经把自己当成了首席品牌官,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品牌的效应上。
有些在一夜之间毁掉品牌的老总可能觉得冤:“为什么有的企业,比如房地产、石油、电信等,公然对消费者不厚道也没事,我就要受惩罚?”我认为,品牌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,因为品牌不仅仅是物质的,更是精神的,所以对品牌形象的分析只能从精神层面上加以分析。品牌伤害的长度大体是有差别的:一是产业链的状况不同。快速消费品的产业链相对较长,容易产生共振,无论哪个环节都会放大传播效应。例如在欧典的事例中,即便消费者尚无更多反应,可能经销商首先就要反弹。而房地产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链条相对较短,传播的效应范围也相对有限;二是竞争机制不同。对快速消费品而言,消费者受到伤害后可以很容易的退出,而对一些垄断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而言,消费者退出相对来讲比较难,因此看起来对企业的伤害并不是很大;三是伤害的传播程度。品牌是通过消费者的心理起作用的。因此传播得越广,传播时的导向性越强,传播的时间越长,显然对品牌的伤害会越大。而大众消费品的受众广泛,媒体的传播效应自然更广泛些,影响也会更大些。
当消费者被太多的虚假欺骗的时候,真假已经混淆,纳米技术作为实实在在的前沿科技,在这几年里却已经沦落为“过街老鼠,人人喊打”的地步,看看现在的所谓概念产品,有哪个还有2000年时候的风光,不要认为安耐驰成功你也成功--安耐驰仅仅辉煌一年就全线败退。老板的你,难道还认准注册美国、欧洲才是发财之道吗?



365724.COM本站公众号:nj365724,愿景:读润滑学院,学品牌运营,做亿元企业。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实操建议,风险自负。
1.2025中国润滑油企业百强征集中,入围资格:占地≥20亩,年销≥1亿;
2.2025中国润滑油企业及品牌百强交流会,6.3-5日,上海;
3.免费参会,定金188/人,赠3、4日住宿+4、5日午餐等;
4.标准展位,9平方,4-6日馆内展示,13800起;
5.征集:马甲、资料袋、晚宴、椅套赞助;
6.优惠仅限于油品厂、品牌商、经销商;
标签: 战略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