绝大部分企业,都走了一条很拥挤的“做加法路线”,却不知道还有一条相反的“做减法路线”。几乎所有行业,95%以上的企业都在“做加法”:不断给产品增加新的功能,不断“堆材料”,不断提供更多的服务…
就拿手机来说,绝大部分人使用手机的主要功能都集中在打电话、用网络、拍照等少数几个功能,事实上90%以上手机功能很少被使用,大部分功能甚至大部分人都不知道,如双击屏幕截屏功能、拍照的很多专业功能、收音机功能、应用分身功能(如微信双开功能)…
事实上,这种“做加法”导致成本越来越高,因此只适合有溢价的品牌,而不适合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或缺乏溢价的品牌。
再拿手机行业来说,小米走的就是典型的加法路线,堆功能、堆材料、提配置,但是又没有溢价,导致小米手机的毛利率仅为8.7%,这一高科技企业的毛利率,甚至远低于传统制造业15-20%的平均毛利率。这就是为什么小米手机不赚钱的主要原因,如果没有小米手机之外的其它居家产品和服务的高毛利,小米手机自身几乎就无法盈利。
我们再看看聚焦非洲和低端市场的传音手机,只提供用户高频使用的主要功能,尽一切可能降低成本,以满足那些对手机要求不高、但对价格很敏感的低端用户。虽然传音手机的客户比小米更低端,然而它的毛利率却高达21%,比小米手机的毛利率整整高了12.3%,这就是为什么传音手机比小米卖得更便宜、但利润却比小米高得多的根本原因。
低成本战略要取得成功,并不是一味地低成本,而是要真正理解“一切购买,都是因为性价比”(这里的性价比,既包括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绝对性价比,也包括有溢价的相对性价比),所以我们不但要关注“价”(成本),也要关注“性”。
低成本战略隐含的主要底层逻辑是:
1、几乎所有行业发展的自然趋势都是,竞争加剧导致不断“做加法”,导致“性能过度”,造成成本上升,从而导致价格攀升、利润却更低。对于没有核心竞争力、没有溢价的绝大部分企业来说,这是一条通向死亡的不归路。
所以任何行业,都存在一条与“做加法”相反的“做减法”道路,聚焦部分消费者在意的少数主要功能,降低一切不必要的产品、服务、营销等成本。
2、任何行业,都存在不同类型的消费者:大牌购买者、名牌购买者、专业购买者、绝对性价比购买者、绝对低价购买者这五类群体。任何品牌,只能抓住其中一个或少数群体,而低成本战略抓住的就是,绝对性价比购买者和绝对低价购买者。
绝对性价比购买者和绝对低价购买者,他们对产品的要求不高,通常只要满足产品本身的核心功能即可,对服务的要求也很低,这样企业就可以通过降低产品成本、服务成本和运营成本,来获得低价的竞争优势,赢得这些消费者。
3、低成本作为一种战略,一定要在战略、战术内部逻辑自洽,“精神分裂”是无法成功的。很多企业,既想和竞争对手提供一样多的功能、采用同样好的材料,还想提供同样或更好的服务,还要实现低成本、低价,这在逻辑上是很难行得通的,除非你的规模效应、整体运营效率远高于对手,但这通常不太可能。
关于低成本战略成功的案例很多。
春秋航空就是采取低成本战略、成为最盈利的美国航空公司的典型例子。它只提供一个航空公司最核心的功能:把乘客从A城市送到B城市。而不像其它绝大部分航空公司一样提供餐饮、娱乐、免费行李托运等服务。它的目标客户很明确,就是对机票价格非常敏感的乘客。他们的其它一切服务都是有偿的,餐饮、行李托运等,采用一种机型降低运维成本,为了增加收入,他们还在飞机上售卖很多商品。
瓶装水中的冰露,也是采取典型的低成本战略。我们丝毫不用怀疑作为全球快消品巨头可口可乐公司的战略正确性(冰露是可口可乐旗下品牌)。冰露把瓶身做得超薄,把瓶盖做得更小,这样就节约了制造成本,冰露几乎不做广告,主要开拓对价格和成本敏感的商用渠道,如酒店。
除此之外,空调行业的奥克斯,微波炉行业的格兰仕,酒店行业的如家,电脑行业的神舟,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五菱宏光……这些都是采用低成本战略的成功案例。
在任何性能过剩的行业,低成本策略都能大有作为,比如手机、电脑、机油,润滑油圈的你准备好了吗?
1.2025(第11届)中国润滑油品牌峰会暨厂商对接会,7.7-8日,无锡;
2.嘉宾分享内容预告+参会名录;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