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对涨价,我们做了很多假动作,眼花缭乱的背后,其本质目的,都是维护与用户之间的关系,维护产品、品牌、企业的形象。然而,商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盈利。维护形象,只是过程中的一种手段。哪怕为了维护形象,损失了一些眼前的利益,也并非真正的要名不要利,而是为了维护长久的总收益。
我们希望用户一边抱怨涨价,一边继续购买,甚至不影响未来的购买选择。我们知道,用户表达不满,是一种与经营者博弈的手段:你一定见过,那些讨价还价到面红耳赤,扭头就走,但最终却成交的买卖双方。但同样也有用户,在表达不满的同时,不会再度光顾。所以,在照顾用户情绪的同时,终究还是要考虑,用户表面情绪下的购买决策。
1、不可替代:如果产品在市场上不可替代,或者很难被替代,那么它在涨价的时候一定很有底气。因为,用户一旦有相关需求,也只能选择它,咬牙忍下它的高价。这也是垄断一直被视为洪水猛兽的原因。
润滑油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,壳多美都不得不想办法让用户接受,但添加剂、特种油由于其技术垄断,用户没得选。
2、产品忠诚:“没得选”,有时候存在于现实当中,但有时候却只存在于用户心中。市面上,有些产品并非不可替代,但用户心中却认为,他们的功能不可替代。
像美孚1号,它的功能,并非真正的独一无二,但很多用户却觉得非它不可,即使该产品涨价,用户也不愿意贸然尝试其他产品。这也是近年来,统一、龙蟠、康普顿都先后推出“小蓝油”产品,通过大众的背书,实现品牌增值。
3、品牌信仰:相较于功能角度的忠诚,情感角度的忠诚也有相似效果。它们都是在用户心中,形成了一种特质化的垄断:只能买它,别的不行。
相比功能角度的忠诚,品牌信仰更适合大幅涨价。一个产品本身值多少钱,相对而言是好估算的。一个品牌的情绪价值,该值多少钱,就有着更大的想象力空间,无法精确衡量。
满足普遍需求,固然能让产品受众广泛。但针对照顾部分特殊需求,却能绑定一些更为忠实的用户。即使涨价,也不离不弃。
4、综合衡量:即使你并非不可替代,并不代表你的涨价行为,一定会大量流失用户。我们可以把视野拉至宏观角度,从整体行业来考虑:
产品涨价后,性价比是否还有优势?竞品是否会一同涨价?产品之前有没有对价格做出过承诺?之前的用户为什么选择该产品,是因为价格,功能,服务,品牌,还是什么原因?产品涨价的过程使用了哪些策略?产品涨价的方式会不会得罪用户?涨价5%,涨价10%,涨价15%,涨价20%会有哪些不同?面对成本增加,企业至少要提价多少才能保证原有利润?假设涨价幅度小于原材料涨幅,利润降低10%,对企业的影响有多大?…
涨价,未必要惹得怨声四起。关键在于,不要把涨价,局限于数字上的变动。有很多其他方式,能达到涨价的实质目的。
例如:国潮风的定制系列,可以卖更贵的价格;代言人+签名款,比原品贵也正常;打包组合的套餐,比购买单品要贵上不少。
1.2025(第11届)中国润滑油品牌峰会暨厂商对接会,7.7-8日,无锡;
2.嘉宾分享内容预告+参会名录;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