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销售额提成法:公司根据业务员的总销售额来确定提成比例。比如你销售额是1000W,提成1%,那提成就是1000W*1%=10W。采用销售额提成法的以生产型工厂居多,因为对双方来说都比较方便计算,而且很多工厂基本也都有保底销售额要求。
2、毛利提成法:就是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成本等于毛利。一件产品你买来100块,卖出去200块,利润算50%,运费10块,200-100-10=90,这90块就是毛利,也就是账面利润,这里没有计算其他的成本,比如工资、管理费用等等。采用毛利计算提成的以贸易型公司居多,因为一进一出大家比较能算的清楚。如果工厂的话,就比较麻烦,因为成本组成比较复杂,即使核算出来,很多人也不相信。
3、净利润提成法:主营收入减去所有的成本剩下的利润。这里的所有的成本就不光是采购原料成本了,还包括所有人工资福利,房租,水电,办公用品,机器折旧,财务费用,销售费用,管理费用,注册成本,所有税费,以及股东投资收益和风险收益成本等。
还是拿上面的例子来解读,你买来100块,卖出去200块,运费10块,毛利润是200-100-10=90块,再减去上面所有的综合成本,假设50块,那净利润就是200-100-10-50=40块。
提成制度能激励员工,但也有若干的弊端:大部分公司的员工关注的只有销售额,至于费用成本这些与公司利益相关的其他因素,员工不会关心;只有少部分员工拿到的薪资是比较高的,大部分员工拿到的薪资较低;一旦在其他地方底薪或者是提成点稍微高那么一点,员工就很容易离职;如果大环境下业绩一般,那么公司内部工作氛围就会萎靡不振,员工很容易丧失信心。
同时销售人员也会合理利用政策,他们可能:垒单,低提成员工将业绩计算在高提成员工身上,从而在同业绩情况下获得更高工资;托单业务员发现这个月已经打不到目标,将业绩算到下个月以便下月完成任务;买单,为了提高销售等级,从等级更低的销售员身上买单子,买业绩;飞单,将同事的客户泄露给同行或其他同事,从而从中获得提成;不满,低业绩员工因提点低而不满。
如果增加底薪或者提成点数又会产生新的问题:加底薪,增加的是固定成本,直接带走利润,而且如果底薪部分占比越大,还会降低员工的创造力;加提成点数,虽然比加底薪要好一些,但在同等业绩的情况下,公司的成本费用率会上升,相对而言利润率下降,而且增加点数的激励性有时效性,一般在增加的头一两个月有点效果,之后又会回归过去和常态。况且加少了员工没感觉,加多了企业吃不消。
1.2025(第11届)中国润滑油品牌峰会暨厂商对接会,7.7-8日,无锡;
2.嘉宾分享内容预告+参会名录;
发表评论